图为邹骥在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”上致辞。中新网记者 陈天浩 摄
与此同时,公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。“今天,大家需要呼吸更清洁的空气、有更清洁的水、更优美的环境,要让自己的健康得到保证。”
相应地,人们对能源的意识、对消费的意识、对社会责任的意识,和十年前、几十年前相比,都会发生巨大变化。
这样的变化带来了全新的视野、全新的任务、全新的使命。
中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邹骥指出,从现在到2060年大约还有40年。这意味着,今天的青年一代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“主力军”。
邹骥认为,应通过气候传播让社会公众接受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意识,尤其要为青年一代所接受,并最终转化为青年一代的行动。
他介绍,能源基金会早在七八年前,就专门成立了相关的传播项目。“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认识进展的结果。”
邹骥表示,如果青年一代都能够接受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意识,我们就有理由相信,中国未来能够通过大家辛勤的劳动,一步一步完成“双碳”目标。
此次边会由中国新闻社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办,中国新闻网承办,能源基金会协办。(完)
【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】崔俊芝:搞科研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****** 崔俊芝,计算数学、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,他早年从事有限元方法研究,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,首先揭示了接触体内的应力状态与加载路线的相关性,针对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研制的方法论,提出了一种算法自适应组织的方法和系统构造模式,还针对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其结构的分析问题,发展了一种宏观结构和细—微观构造相耦合的、材料与结构—体化分析的高阶多尺度分析方法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